杨佴旻新水墨画:“素色”与“彩色”的探索实验
发布时间: 2013-03-16作者: 阅读:
中国美术馆3月16日讯 今天上午,伴随着阳春三月的明媚阳光,一场由文化部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巡回展自从去年十月起已先后在山西、河北两地举行,此次中国美术馆之行是巡回展的北京站。开幕式现场上,文化艺术界的多位嘉宾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新闻媒体济济一堂,共同祝贺杨佴旻水墨画北京之行的成功展出。
开幕式上嘉宾合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致辞
杨佴旻从90年代起开始进行水墨探索,此次展览不仅集中展示杨佴旻几十年来的艺术成果,也使广大美术界学者、爱好者通过其作品进一步探讨水墨画变革与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起,杨佴旻的水墨就吸引了批评家的视线,他们很忠恳地评价杨佴旻是自觉地走向一条新水墨的道路。杨佴旻将色彩带入水墨画,将水墨体系和彩墨体系相互关联,创造出崭新的艺术语言,带给水墨新的气息与味象。在探索绘画技法的同时,杨佴旻也敏感地意识到都市社会带给艺术的新主题。所以他在早期作品中便融进都市情怀,作品多反映当代生活情境。杨佴旻在水墨语言上寻求突破,在艺术探索创新的大格局里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位置。
展出的水墨作品
自幼受民间艺术熏陶的杨佴旻很早就喜爱中国画,他希望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达他面对现实的感受。他在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领悟到这样一个真理:各种艺术的独特价值应该精心爱护和保存但不要固步自封,继承与革新的方针应该并举,要推动有传统程式的艺术发生变革、促使其产生新的品种和散发出新的光彩。
杨佴旻的水墨画没有采用中国政治元素,也没有使用简单西方式的绘画语言,作品总是很好看,他用色彩和构图代替了传统绘画因素。杨佴旻的创作堪称成功继承了林风眠、吴冠中探索之路的一种新型写意水墨画,他深知,借鉴和运用外来色彩技法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的情景与生活”的同时、保持中国画以线为造型基础的写意精神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对传统笔墨即对勾、勒、染法的自由运用,也是他不同于林风眠、吴冠中彩墨画的地方——林、吴的作品整体上有中国文化精神,造型也颇有气度,但线和造型手段采用西法较多。同时,拥有非常好的色彩修养的杨佴旻更侧重于用调和色、少用鲜明的对比色,使作品色调温文尔雅,极具东方艺术神韵。
展出的水墨作品
艺术的创新和一切事物的革新一样,都是在普通、平凡,不以为人们觉察的地方开始的。杨佴旻说:“我知道我的实践是一种极常见的画面样式,一些处处皆是的画面色彩,我的发现一点也不新鲜。”他在宣纸上保持笔墨写意特性的同时大胆地运用色彩,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真正革新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且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厅内雕塑
展厅内雕塑
观众参观展览
观众参观展览
观众参观展览
观众参观展览
展厅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展览结束之后还将在南京、大连巡回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