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高研班赴峨庄采风写生活动
发布时间: 2013-04-25作者: 阅读:
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内青年美术家培养项目——
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高研班赴峨庄采风写生活动综述
为配合“十二五”规划“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国美协经过仔细调研、论证,在中国文联和中国文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央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展开积极合作,共同着手实施“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培训发展计划”。该计划主要是落实刘云山部长在参观“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美术作品展”、“阳光新疆——写生作品展”后所作的重要指示:“对于长年扎根于西藏的画家,美术家协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由于生活条件艰苦,经济上也比一般的美术家要困难,美术家协会也应该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因为他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为了落实好领导指示精神和美协近些年来重点培养青年美术家的战略方针。2011年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招生,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直接督导下,对该项目进行了三次专家论证会。该计划主要包括培训和展览两个子项。针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进行招生,实施一年班的专业创研培训;培训项目计划每年招生一届若干专业班,并举办“中国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精品展”。一方面在国内各大主要城市进行巡回展出,另一方面在国外一些重要城市进行考察和作品巡回展出,同时出版文献画册。通过实施“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培训发展计划”,进一步推进西部少数民族美术的发展,催生当代熔铸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促进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
从上世纪30、40年代发端至今,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份量,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并从中脱颖而出一代代美术人才,少数民族美术家队伍也逐渐成长壮大。其中尤以西藏、青海、广西、云贵、内蒙等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域,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成为美术家们不竭的创作源泉,作为一种精神的感召,促使美术家们不断地挖掘、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展示眼中之景、抒发心中之情。中国美协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入研究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情况,收集汇总以某一地域以背景的经典作品,探究用艺术的形式来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表现民族地区的建设成就和新面貌,从而强化人民群众对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认同感。中国美协经过仔细调研、论证,在中国文联和中国文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央民族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展开积极合作,共同着手实施“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培训发展计划”推进了中国美术民族化进程,对于进一步建构具有中国气派的当代美术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高研班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组织起来的。
2012年6月2日至6月14日,历时13天的“中国美术家协会西部少数民族美术高研班赴峨庄采风写生团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写生活动旨在推动民族融合、文化繁荣,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多民族的38位青年新锐美术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画种,在写生组织安排上,中国美协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周密计划,在线路、安全、食宿等方面为美术家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请当地的人民提给大家讲述下乡写生的注意事项,强调尊重民族习俗。召开动员会,详细部署关于安全、服务、联络、协调等各方面事宜。工作组特地为采风团成员精心准备了速写包、速写本、药品等。每天不管多晚多累,工作组都集中开碰头会,总结每日活动,安排次日行程,反馈学员意见,及时解决问题。尽可能为美术学员创造最好的写生条件,全无后顾之忧。写生结束后青年学员们积极筹备写生作品汇报展,展览于6月25日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开幕,参观展览的孙为民教授肯定了学院的成绩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要以自己民族的题材进行创作,那是你生活并且熟悉的题材那才是你们的优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项目主任陈亦工、美术学院刘进安院长、版画家陈琦教授等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吴长江书记谈到中国美协组织的多次采风写生活动时,讲到各民族友好和谐相处,各民族文化更深层次的交流。我们肩负着各民族美术发展的责任,希望全国的画家珍惜时光,抓紧历史机遇,走出画室,到群众中间,到真实的生活里来寻找创作源泉,端正艺术家的职业精神,树立崇高的审美风范,以积极的、务实的心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分享人类天性中最具灵光的事业——艺术。
下一篇:公共艺术与周边环境“唇齿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