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各地资讯

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展:梦游诗园一一皮埃尔·卡隆油画艺术展序

发布时间: 2015-01-09作者: 阅读:

  在看惯了古典主义酱油调和印象主义光色的颤动之后,我们突然转向了塞尚以及之后的抽象表现。似乎在那里可以找到主观世界的对应。但人类的认识和审美,视觉经验和形式创造,总是在主客观间求得平衡,艺术方进入心灵,成为精神的慰藉。因此西方艺术在经过平静与动荡,保守与革命之后,开始回眸那远古的、原始的艺术。生生不息的自然是先民朴野的创造之源,文明时代则追寻那诗意地栖息

  我第一次在巴黎见到皮埃尔·卡隆的油画,为之振奋,便坚信:这饱涵着特殊审美经验的超凡的艺术是从原始混沌到西方科学、宗教、人文的复兴历史中走出来的。它印证着从科学理性表达到主观浪漫表现的历程,也记录了从宗教到人本的思考,更反映了人类对的本质的追寻。以而为的艺术,其魅力弥满。在这里,它脱尽矫揉造作,远离世俗程式,以视觉的启发引领观者进入扑朔迷离的绘画世界,它遥接波提切利、应和达芬奇米兰斯福尔扎城堡的天花板壁画,神似巴比松田园之光,暗合雷诺尔的童真世界,又与巴尔斯蒂共通!……

皮埃尔·卡隆

《婴儿》23×26cm 1979年

《冥想女孩》22×24cm 1982年

《花季少女》15×11cm 1985年

 《凝视》32×24cm 1995年

  皮埃尔·卡隆的艺术融汇了如此的文化意象,他俨然是个梦游诗园的精魂,在时空的交错幻化中与古贤之晃影相遇,与色光与形变中建构精神的图式。我们不难在那一张张稚趣的童颜上获得一个个生命的萌动,毫无疑问,在每幅作品中,作者所倾注的心力已外化于笔触与色浆的拖泥带水中,折射于那看似毫不经意而又入木三分的刻划中。

  皮埃尔·卡隆的艺术以表现儿童和风景为多,前者的“纯真”与后者的“本然”构成了他艺术美的主调。也许正因为他不谙世俗之复杂,不屑对社会万相之描绘,故进入如此天真境地。其作品洋溢着无穷的童趣意味。其意味重在于对人与自然中“善”的挖掘。当然,“善”在自然中,是和煦的阳光、奕奕的绿叶……从鸟儿的自在和花儿的绽放,可见画家内心之澄明尽在艺术的歌唱!是客体?还是主体?其境界线已经模糊。人与自然由此诗化。

 

《凯瑟琳(三)》15×20cm 2003年

 

 


 

 

 《惜别》20×29cm 2005年

《回眸》20×19cm 2006年 

 《盛装少女》21×12cm 2011年

  皮埃尔·卡隆,今已83高寿,满头银丝,然眼神灼然,炯炯发光,臻人生高境,饱满的生命热情和不懈的艺术求索,浪漫而严整的风格抒写了法兰西气质。我与之相识时间虽不长,但为他的艺术与他的气质所感动。这种超越东方与西方的心灵相遇使我有责任将他的艺术通过中国美术馆介绍给广大观众。

  我深信,皮埃尔·卡隆的艺术会成为每个观众的生命记忆。

  中国美术馆馆长

为山

  二〇一五年元旦

  艺术家介绍:皮埃尔·卡隆(Pierre CARRON

  皮埃尔·卡隆1932年生于法国的费冈姆,于巴黎美术学院学习艺术。皮埃尔在装饰艺术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之后,于1951年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师从雷蒙·乐古尔,在其油画工作室学习了4年。继1957年获得评论奖之后,皮埃尔·卡隆于1960年荣获罗马一等大奖。1961年至1964年,他旅居罗马法国学院,在那里结识了时任院长巴尔蒂斯,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1967年,卡隆成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教授,在随后的30年内一直在那里担任教学工作。1990年被选为美术学院院士,并在2002年成为学院主席。1995年应法国文化部邀请,创作了奥尔良大教堂的彩色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