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青衫(2014年征文:我的越剧情缘)
发布时间: 2014-11-21作者: 管理员阅读:
苏康宝
先生回到故乡,身着一袭青色长衫,几乎没带什么行李,唯一一把二胡装在紫色灯芯绒套子里,宝贝似地背在身后。此后的日子里,来自二胡的曲调就一直在老厝里响个不停。我才知晓,先生办了一个越剧讲习班。
班里的学生并不多,四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均来自距离乡里比较偏远的山村。乡野之人生性好看戏,骨子里却轻视演戏的人,先生此举虽在大家看来不可思议,但是招生的消息放出后,却依然有人愿学,因为进了先生的越剧讲习班,包吃包住,每月还可得到五元补助。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乡村生活贫困,五元钱在乡人的眼里,已是比磨盘还要大。那个时候,看了先生授戏,我才知道这还真是件苦差事,平日里戏台上潇洒倜傥的王孙公子,红粉佳人,竟然都是苦练出来的,把假的演成真的,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成的。
先生是父亲的表兄。对于他办班的做法,族人齐声反对。先生少年外出闯荡,谁料进了戏班,当起了主胡,随剧团在外游荡,等到突然回家,双亲早已过世,见他形影孤单,族人颇有微词。大家都质问他,有了钿钱,办什么越剧讲习班,不如先找查某(妻子),为房头延上香火。先生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先生也有郁闷的时候,这点在他独自小酌时,全被写在了眉宇之间。此时我才从父亲嘴里得知,先生之前是在外地一家越剧团当主胡,一次演出不想踩空跌折了腿,行动不便,被剧团嫌弃,补助了一些费用,让他回了家。先生从事了30多年的主胡,遇此结局始料不及,可是爱上越剧多年,他内心早亦生情,心里总有个梦想,有朝一日也办一个剧团,在最基层的乡村普及越剧。他把地点选在了故乡,可他没想到自愿学习的人竟然是如此之少。
有了越剧讲习班,我也渐渐爱上了越剧。每日里,趴在自家阁楼窗口,眺望梨树那端先生的屋檐下,先生正在以身示范,指导四个女学生学习。三个月下来,女生们唱念做打,渐渐有了模样。先生虽然年过五旬,可能是在剧团里呆得长久,耳染目熏的多了,唱念做打的技巧便熟记于心。那婉转迂回的唱腔,刚柔并济的身段,有恩必报的情节,让我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时常难以自拔。
我接触的第一部越剧是《红楼梦》,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电影到乡里放映,引起空前轰动。父亲虽为越剧迷,看戏还得向母亲拿钱,极为不便。先生闻讯,欣然邀请父亲观赏,同去的还有四位女生,先生本意是带她们观摩。那夜,影院人头攒动,第一次看越剧电影,实在稀奇,父亲将我放在座位边的窗台上后,就迷进了剧情里。电影放映到黛玉葬花、黛玉焚稿还有宝玉哭灵的情节时,我突然发现,坐在父亲身边的先生早已是泪流满面。
先生心怀越剧普及梦想,自然对越剧讲习班很是上心,见不得那些女孩半点偷懒和马虎。每次压腿,为了指导学生,他不顾腿有伤,无数次以身示范,经常摔倒在地。一次伤及尾骨卧床月余,他依然坚持在床前指点学生练习唱腔。乡人的目光充满异样,先生却从不在意。
越剧讲习班里那些女生用拿捏的嗓门练声的情形,后来成为每天清晨,村子里最早的一道风景线。渐渐地,女生们也能像模像样地演绎一些剧情片段。先生便拿出宝贝二胡为她们伴奏,那神情如同在戏台上一样庄重。为了争取实践的机会,每次村里来了戏班,先生都去找班主,让女学生们跑龙套,揣摩舞台感觉,提高表演技巧。他甚至不惜放下身段,以伴奏的身份,换得女学生们登台的机会,人们都说先生拉的二胡超越了台上主角的表演,可是剧团从来都是分文不给。先生不计较这些,只要给他的学生一次机会,他就知道自己距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父亲和先生的关系很好,见他孤单一人,忘我地投入越剧讲习班,便开导他,越剧固然重要,但人总是要有个家的。先生反驳父亲,越剧就是他的全部,为了讲习班,他可以付出一切!话说得太绝,从此堵住了父亲的口。
一个人纵然满怀激情,终究难挡世俗。越剧讲习班办到第七个月一天,一个女生请假回家后没回来,紧接着又有一个女生回家后也没来,后来连另外两个女生也走了。拖着瘸腿,先生逐家拜访,却频频吃了闭门羹。先生不明白,为啥乡人如此爱看大戏,论到普及时却是困难重重。
越剧讲习班的失败令先生遭遇打击,他在一个风清月白的夜晚终究还是离开了乡村,从此杳无音信。先生走前的那一夜,在老厝里自唱自拉了《何文秀》中的“桑园访妻”选段,婉转的唱腔凄美无比,唱到动情之处,先生潸然泪下。乡人如同潮水般围拢过来,掌声不绝于耳,他们根本就没看懂先生的泪水。次日,人们再去找先生,发现他已是人去楼空。
世间万事皆有缘由。后来,通过父亲的嘴,我才知道,先生初进剧团,因为长相英俊,曾学过小生,这在自古以来以女性为主演的越剧行当里实属罕见。在这期间,他与同剧团的一名青衣结为夫妻,戏里戏外,恩爱相伴,十分幸福。不料数年后,妻子身患重病,辞世而去,先生便不再登台演出,主攻二胡,心里却始终放不下曾经与妻子有过的誓言,创办自己的越剧团,让越剧之花开遍乡村。据说当年先生和妻子最拿手的剧目便是《何文秀》,其中“桑园访妻”一段,堪称经典。
失去先生的音信虽已多年,脑海里却忘不了,初看越剧《红楼梦》电影的那夜,先生泪流满面的情景。同时因为先生的越剧讲习班,我爱上越剧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自认为越剧那优美的唱腔,动人的故事以及曲折的情节所包含的太多的人生寓意,很多时候就是人生的一本教科书。
当然后来,每次看到“桑园访妻”,亦会想起先生,想起他曾经的努力。人活在世,没有小小的努力,哪来辉煌的成就?
人生如此,越剧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