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之爱(2014年征文:我的越剧情缘)
发布时间: 2014-11-21作者: 管理员阅读:
卢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大批尘封已久的好电影陆续解禁,其中就有越剧电影《红楼梦》、《梁祝》和《碧玉簪》等。上映时,对文艺饥渴已久的人们反复买票观看,许多经典唱段成为当时的流行音乐。每逢星期天,我总是赖在床上听一会父母房里收音机传出的越剧唱段,然后才慢慢起床梳洗吃早餐,这已成为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回忆。
越剧源于嵊州山村农民闲暇时自娱自乐的一种表演方式,至今已走过百年的历史。越剧三十年代唱响上海滩,解放后在周总理直接关怀下拍了这几部艺术性很高的电影,随着八十年代在全国范围内上映,越剧这种地方戏红遍全国,盛况空前。
我母亲是嵊州人,文革十年我在嵊州舅舅家长大,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竟然没有看过一场越剧,喇叭里播放的是京剧样板戏,也没有听过清新婉约的乡音越曲。不过,年长的嵊州人似乎都会唱越剧,我舅妈就会唱许多戏文,她曾教我们姐妹唱《盘夫索夫》、《何文秀》等。我母亲每逢她供职的医院开联欢会,也会登台献上一段越剧清唱,这也是她辛苦医生生涯里唯一的文艺爱好。
越剧名家诸如徐玉兰、王文娟、尹桂芳、周宝奎、范瑞娟、袁雪芬等都是嵊州人,我小时候以此为荣,热爱越剧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后来,我的兴趣转移到京剧、昆曲,但对越剧始终有一份很深厚的情愫。
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故事、唱段都深深打动了年幼的我,直到如今只要说起宝黛,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徐玉兰、王文娟塑造的形象,尤其是王文娟,我心目中的林妹妹就是她塑造的形象。那年我刚读初中,暑假买了小说《红楼梦》,每日午后阅读此书,似懂非懂地沉浸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中。看书累了,就和妹妹披上毛巾毯当水袖,扮演宝黛或梁祝做戏,这是在那个年代的一桩童年乐事。
随着越剧热潮,各地又开始恢复越剧团的组建和演出。我家与丽水人民大会堂相邻,许多越剧在这里上演。记得平生看的第一次现场演出是越剧《白蛇传》。看《谢瑶环》时,我迷上了演小生袁行健的演员名唤郑爱玉的,甚至连她喜欢歪嘴的小动作都觉得妙不可言,迷糊中我已混淆了她的性别,把她当作了男生。郑爱玉是丽水地区越剧团的当家小生,是嵊州人,也是我妈的病人,若干年后在医院我妈处见到她本人时大感失望,原来我迷了许久的英俊小生竟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后来机缘巧合,我认识了两位原地区越剧团的演员,“小生”姐姐不但是嵊州人,还是郑爱玉的学生,说起老师来非常推崇称赞她基本功好,看来我当年眼力不差。
十多年前在温州偶然的机会看一场越剧折子戏,其中扮演《胭脂》“吴南岱”的是温州越剧团名角王凤鸣,那时我已多年不看戏,看到这折戏时对王凤鸣不觉大为倾心,赞不绝口,后来才知道她当年艺震温州,尤以现代戏《啼笑因缘》声名远播上海滩。前年我才见到她本人,一副很温柔居家老奶奶的样子,已不复舞台上的奕奕神采,唯有那双眼睛说起往事时放出的异样光芒,依稀看到昔日舞台上那个俊雅小生的风采。这让我又想起了郑爱玉。
《梁祝》相爱的坚贞化蝶的浪漫亦是让人感动而难忘,年幼的我因此对爱情有了一种朦胧的向往。“十八相送”的唱段不但好听,而且嵊州风味的唱词也特别让我有亲切感,范瑞娟演的梁山伯憨厚、淳朴、木讷,袁雪芬演的祝英台聪慧、机智、幽默。几年前,茅威涛、陈辉玲主演推出新版《梁祝》,和旧版有很大不同,新版在音乐、舞美、舞蹈、服装等形式感上做足了文章,主旋律《梁祝》的小提琴曲贯穿全剧,还有打击乐增强气氛,唯美浪漫让人耳目一新。我看完此剧,心情激动,连夜伏案写成观后感《蝶之华丽转身》。当我把此文发表在我的博客上,立即引来许多越剧爱好者对新旧《梁祝》的讨论,对新版叫好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引发了一场对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的讨论。我个人是新旧版都喜欢,虽然认为范瑞娟演的梁山伯更靠谱,但是也喜欢茅威涛演的梁山伯俊雅倜傥玉树临风。
茅威涛是当今最具盛名的越剧名角,在她扮演的众多角色里,我最喜欢她演的陆游。茅威涛演的陆游或深情款款儿女情长或慷慨激昂壮志凌云或出口成章文采风流,这真是最让人喜欢并痴迷的男人!就像当年梅兰芳在舞台上男扮女装颠倒众生,茅威涛亦是女扮男装癫狂粉丝无数。
自从喜欢高雅丰富的京昆后,对越剧慢慢地不似以前那么喜欢了,可是前不久在电视上看程派京剧《碧玉簪》,我惊喜地发现同名越剧电影实在是名角荟萃,表演精湛,远胜京剧。京剧《碧玉簪》是程砚秋先生从越剧移植过来的,与他的《锁麟囊》、《春闺梦》等剧相比,令人大感失望。
我喜欢戏曲从越剧开始,所幸当年看的都是名家表演的经典好戏,品味不差。喜欢戏曲已有多年,口味越来越重,眼界也越来越高,对越剧爱之深责之切,虽有许多批评意见,但还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百年越剧从农村走向城市,现在又从城市走向农村。城市的年轻人已不再看戏,中年人忙于生活也少有看戏的,在剧场里看到都是白发人居多,戏曲的好时光已去而难返。戏曲需要观众,而且需要高品位的观众,如何赢得观众需要各方面的努力。